2月10日,资生堂集团正式公布了其2024年度的财务报告。根据财报数据,资生堂集团在2024年净销售额实现了9905.86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75.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8%,实现了小幅增长。不过,在盈利能力方面却遭遇了较大的挑战,营业利润为75.7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73.1%的大幅下滑。
中国市场的净销售额同比下降了5%
根据资生堂2024年财报显示,在中国业务方面,公司的净销售额达到了25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120亿元)。若按报告基础计算增长了0.8%,但在扣除外汇波动、业务转移及收购等因素的影响后,资生堂在中国市场的净销售额实际上同比下降了5%。
资生堂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依然呈现疲软态势。其在财报中的分析也指出了包括海南岛在内的免税零售市场继续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化妆品市场受经济情绪恶化导致消费长期的低迷情况。2024年资生堂中国市场占比也略有下滑,相比2023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为25.2%。
从整体看,2024年资生堂的旅游零售业务确实遭遇了严峻挑战,净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8.6%,仅达到1078.34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1.7亿元)。特别是在中国市场,由于中国游客的消费意愿普遍下降,对海南等热门旅游目的地的免税购物需求锐减,直接导致了资生堂在这些区域的业绩大幅下滑。与此同时,韩国市场的旅游零售业务同样受到了显著影响,进一步加剧了资生堂全球旅游零售板块的压力。尽管在日本本土市场,旅游零售业务呈现出复苏的迹象,表现相对稳健,然而,这一积极趋势并未能抵消中国及韩国市场所遭受的冲击。
在中国业务中,资生堂正在采取平衡的方法,在动荡的市场条件下实现增长和盈利能力,以转向可持续增长模式,该模式更加注重根据消费者需求量身定制的基于价值的品牌和产品传播。在这一年中,Clé de Peau Beauté、安热沙和 NARS 等品牌实现了增长。
从资生堂2024年度财报上或多或少能反映出其在中国市场战略上的误判,特别是对免税渠道的过度依赖。这一误判导致公司在面对中国化妆品市场因经济情绪恶化而出现的长期消费低迷时,显得应对乏力。尽管资生堂对于2025年的盈利指引持乐观态度,设定了营业利润增长77%的雄心勃勃目标,但能否顺利达成这一愿景,仍面临不确定性。
日本业务依旧是资生堂集团第一大业务
虽然中国市场在资生堂集团的业务中也占据一定比重,但相较于日本市场,其销售额和盈利情况仍有差距。
在日本业务中,资生堂通过推行其业务转型计划——“Mirai Shift NIPPON 2025”,持续致力于提升盈利能力的战略部署。至年度末,该计划已显著见效,资生堂日本业务的净销售额达到了2838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约136.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了9.2%的稳健增长。这一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资生堂旗下几大核心品牌的出色表现,其中资生堂、Clé de Peau Beauté(肌肤之钥)以及ELIXIR(怡丽丝尔)等品牌表现尤为抢眼,引领了整体销售的强劲增长态势。
从财报看,在资生堂集团的海外化妆品市场中,不同地区的趋势和增长速度喜忧参半。美国和欧洲市场总体上出现了温和的增长,下半年开始出现放缓的迹象。但在EMEA(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业务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增速高达13.4%,净销售额攀升至1326.6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63.6亿元)。在这一区域市场中,资生堂的核心品牌,包括资生堂本身以及NARS,均实现了稳健的增长,为整体业绩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4财年是资生堂集团“SHIFT 2025 and Beyond”中期战略关键的一年,旨在通过实施结构改革的核心战略行动,达成全球成本削减目标,并优化组织结构,以期最大化毛利率。从财报来看,2024财年资生堂但并未完全实现这些目标。展望2025年,根据“2025-2026年行动计划”,资生堂将努力强化品牌基础、重建盈利基础,并加强运营治理,以建立有韧性的商业模式,推动可持续的利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