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的风也是迅速吹向了美妆行业。近日,国产美妆品牌韩束母公司上美股份创始人兼CEO吕义雄,就AI替代人工的言论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网传截图显示,吕义雄在公司内部工作群中提出了“研究AI代替人的工程”,并具体列出了各部门裁员的比例,如法务部门50%的人要淘汰,只留20%能用AI的人;客服部门95%的人要淘汰,只留5%能用AI的人;新品创新中心70%的人要淘汰,只留30%能用AI的人及工艺把控的人;内容创新部门80%的人要淘汰,只留20%能用AI的人,且该部门要做到一个团队做出20个团队的活。此外,他还强调要训练员工通过鼠标+语言与AI的对话交流,取消键盘。
这一消息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关于AI对美妆行业就业影响的广泛讨论。针对这一言论,上美股份及吕义雄本人均做出了回应。公司表示,没有裁员计划,吕义雄也在其朋友圈发文辟谣称:“我们公司不是要裁员,今年上美总体人数会增加800人,总部人员在今年年底会达到2700人。只是有些地方加人,有些地方减人,让运营更科学化,更有效率。”吕义雄还强调,AI是需要拥抱的未来,为2030年上美冲刺300亿元营收做准备。
这一前一后看似矛盾的表态,深刻反映出传统企业在 AI 浪潮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对于传统美妆企业而言,引入 AI 不只是简单的技术升级,更是一场思维与运营模式的变革。企业在追求 AI 带来的高效与成本降低时,必须妥善处理就业结构调整问题,保障员工权益与职业稳定。
从企业运营角度来看,吕义雄或许认为 AI 技术能够极大地提升效率,降低人力成本。以客服部门为例,95% 的人员面临淘汰,仅保留 5% 掌握 AI 技能的员工,这是基于 AI 客服能够快速响应常见问题,24 小时不间断服务,相比人工客服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在法务部门,AI 可以协助处理合同审查、合规性检查等重复性工作,减少人力投入,提高工作准确性。
从战略布局上,吕义雄强调 AI 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布局 AI 是为 2030 年上美冲刺 300 亿元营收目标做准备。他看到了 AI 在数据处理、精准营销以及产品研发创新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在精准营销方面,AI 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消费者数据,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效果,从而促进产品销售。在产品研发创新上,AI 能够快速分析各种成分组合,预测产品效果,加速新产品的研发进程。
然而,这一观点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首先,过度依赖 AI 进行裁员可能会引发员工的恐慌和不安,影响企业内部的稳定和凝聚力。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产,突然的大规模裁员计划,即使最终并未实施,也会让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下降。其次,目前 AI 在美妆行业的实际应用仍处于浅层阶段,虽然在一些重复性工作上有优势,但在产品研发的创意构思、品牌文化的情感传递等方面,人类的创造力和情感连接是 AI 无法替代的。比如在新品创新中心,70% 的人员被裁撤,仅留下 30% 会使用 AI 的员工以及负责工艺把控的人员,这可能会导致在产品创新过程中缺乏灵感和人文关怀,使产品失去独特性。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美妆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AI 技术正逐渐成为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以欧莱雅为例,去年底该公司宣布与IBM携手,借助IBM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使用可持续原材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与材料消耗,同时加快新产品研发和配方改良的步伐。此外,在CES 2025展会上,欧莱雅推出的Cell BioPrint个性化皮肤分析工具成为一大亮点,该工具融合先进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与AI技术,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提供精准个性化的皮肤分析报告,深入探究人体蛋白质组成对皮肤老化的影响。
这些实例不仅凸显了AI技术在美妆行业的广泛应用潜力,还预示着未来美妆产业的竞争将愈发聚焦于科技实力。作为国内美妆行业的领军企业,上美已经将AI技术视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5年的公开信中,上美明确将“信息AI领先”列为六大竞争面之一,并设定了到2030年实现300亿元营收的宏伟目标。在此过程中,AI技术被视为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组织效能的关键驱动力。
近年来,上美股份的业绩表现尤为亮眼,特别是在2024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达到了4.12亿元,实现了308.7%的同比惊人增长。随着市场前景的广阔和公司发展战略的明确,上美股份有望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