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无止境】以数字为翼 再塑美妆智造新范式

时间:2025-11-28 16:42:57 作者: 佚名 点击: 加入收藏

  11月26日,浙江省健康产品化妆品行业协会“健康美丽浙里行”媒体采风活动走进娇时日化,深度了解杭州美妆智造企业风采。

  当下,中国美妆产业正经历一场从“制造”到“智造”的深刻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娇时以破局者的身份,以“创新驱动”突破技术壁垒,以“数字赋能”重构价值链,以“精品制造”夯实品质根基,以“绿色发展”定义可持续发展底色,开辟出一条美妆制造新路径。

  在2025巴黎国际化妆品展上,娇时「蹭不掉系列唇釉」以24小时镜面持妆效果惊艳观众;在2025CBE美伊科技创芯奖颁奖盛典上荣膺“TOP配方大奖”。这款产品的背后,是娇时独创的“The Heart Locker成膜剂”技术——通过透气密封层、分子锁色层、动态光感层的三重协同,实现显色度、水润度与光泽度的“不可能三角”。经VISIA皮肤检测验证,其镜面光泽度提升,唇纹模糊度改善,打破传统唇釉6-12小时的持色极限。

  这项突破并非偶然。娇时每年投入营收的8%用于研发,汇聚100余名研发人才,与欧洲实验室开展产学研合作,拥有5000多个成熟配方数据库。从底妆到眼线液笔,从粉饼到睫毛膏,娇时正以核心技术突破为支点,在五个关键品类持续构建技术壁垒,推动美妆从“制造”向“智造”的质变跃迁。

微信图片_2025-11-28_163111_722.png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让数据成为流淌在产业链中的血液,让算法成为决策的大脑。”娇时历时五年自主研发的COSMES系统,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该系统贯通研发、生产、质检、销售等八大核心模块,将传统化妆品生产的模糊流程转化为可量化、可追溯、可优化的“透明工厂”。

  研发环节实现配方全生命周期管理,借助原料溯源与合规嵌入,将开发周期缩短40%,并构建起产品安全的前置保障。生产系统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动态排产,实现分钟级调度与能效闭环控制,在提升产能的同时降低能耗。

  质控体系突破传统抽检模式,延伸至原料至成品的全流程,依托实时监测与动态标准迭代,将产品缺陷率控制在万分之一以内,形成持续优化的质量免疫机制。供应链与仓储环节通过需求——库存——生产联动与物联网调度,显著降低滞压与缺料风险,支撑小批量、快周转的现代产销模式。

  销售端依托客户洞察与订单在线化,将传统“接单——生产”模式升级为“需求——驱动”型敏捷体系,实现营销精准度提升,并反向赋能研发与生产决策。

  COSMES系统不仅实现了局部流程增效,更通过打破数据孤岛,构建起可追溯、可仿真、可优化的协同网络,真正践行了“数据成为产业链血液,算法成为决策大脑”的数字化转型本质。这一系统变革使娇时荣获“2025健康美丽产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娇时始终将品质视为企业生命线,严格遵循“合法合规、质量至上、持续提升、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已成功通过ISO 9001、GMPC及ISO 22716等多项国际权威认证,并取得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经营备案和“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资质,建立起覆盖全流程的严谨安全管理体系。

  娇时建有数百平方米的先进质量控制检测实验室,科学划分微生物限度检测室、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及多个仪器分析功能区,配备大量高端设备。实验室严格依照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标准,开展微生物限度、重金属含量、防腐挑战、原料粒径及车间环境监控等全方位检测,确保产品安全可靠。

  目前,娇时实验室正积极申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并已进入文审阶段。CNAS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认可机构,依据ISO/IEC 17011运作,其认可表明实验室具备国际标准的管理水平与技术能力。

  娇时以认证为基础、以检测为支撑、以认可为突破,系统构建起高标准、全覆盖的质量基础设施,为打造安全、可靠、高品质的化妆品持续赋能。

  “真正的创新,不仅要让产品更美,更要让地球更美。”

  娇时的绿色实践,打破了“环保与效益不可兼得”的行业悖论。通过中央空调云端调控、风冷热泵物联网优化、净化水系统循环再利用等技术实现节能降耗;更值得关注的是,娇时将“碳足迹精算”嵌入每条产线,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出厂,每一瓶产品都承载着对环境的最小负担。

  这种“绿色基因”不仅体现在生产环节,更渗透至企业运营全链条:厂区光伏发电、雨水收集系统、纯水中水回用等设施,让能源自给率提升至30%;通过FAIR TRADE、EcoVadis等国际认证,娇时以“零碳工厂”为目标,用数据证明:绿色智造是通向未来的“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一款革命性产品的诞生,往往源于0.1%的配方突破、1%的工艺优化,或是一个未被满足的细微需求。”娇时深知,创新不是实验室的独角戏,而是研发、生产、市场、质量等部门的通力合作成果。为此,推出“创新π计划”,通过“三榜竞逐”机制打破部门壁垒:研发工程师的创意需经市场验证,工艺优化需通过质量检测,用户反馈需反向驱动技术迭代。这种“跨职能创新共同体”模式,让娇时每年产生超200项技术改进,新品上市成功率显著提升。

  同时,娇时以“强基计划”夯实人才底座。在每季度一次的打样技术员晋级考核中,候选人需在2小时内独立完成复样打样、工艺优化与质量检测全流程,通过率不足30%。这种“严苛”背后,是娇时对“工匠精神”的坚守——在美妆行业,0.01%的配方差异可能决定产品的成败,而培养一名能独立攻坚的技术专家,需要至少5年的沉淀。

  自2002年创立以来,娇时已完成从儿童护肤品牌到专业代工、再到自主创新的三次战略转型。2023年智能制造基地启动后,企业年产能突破4亿件,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6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逆势增长30%。

  秉承“美无止境”的企业使命,娇时用创新、数字、品质与绿色四重引擎,开辟出一条通向全球美妆市场的新赛道。

  娇时正在用行动证明:美妆产业的未来,不属于守成者,而属于那些以技术突破卡脖子难题、以智能决策重构效率逻辑、以生态责任引领消费升级的“价值创造者”。


(本页面文字和图片由注册用户【筱萱】发布上传)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搜索服务,如有侵犯您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负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