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原液贴肤都不过敏”的洁面,究竟做对了什么?

时间:2025-11-27 15:27:05 作者: 企业供稿 点击: 加入收藏

  在护肤品的科技树中,洁面品类似乎长期停留在“基础技能”阶段:价格带有限、功效性弱、配方多靠表面活性剂体系堆叠,“清洁力”与“温和度”成为长期拉锯的天平两端。

  但随着敏感肌人群激增与皮肤科学的发展,配方师也不再满足于清洁力与温和度的此消彼长,科丝美诗中国研发团队IFSCC 2025论文“Alpha-Gel Layered Facial Cleanser: A Natural Origin Combination of Polyglycerol Surfactant and Amino Acid Surfactant Achieves Ultra-Gentle Efficacy”就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洁面开发框架,将洁面产品从“成分策略”带入了“结构策略”时代,首次从结构工程的角度给出了一个系统性的答案。

  传统洁面长期依赖几种思路——

  ① 提高清洁力,沿用皂基、SLS/SLES等强力表活,用量越大洗得越干净,但皮脂膜受损越严重。

  ② 追求温和肤感,转向氨基酸、APG等温和表活,但卸彩、去油效率有限,存在“假滑”、洗不净的争议。

  ③ 添加舒缓/修护成分,但短短的几十秒中表活直接接触皮肤,舒缓剂难以弥补本质上的刺激。

  也就是说,目前的洁面研发逻辑大多是:用什么成分 → 决定温和度,但科丝美诗的研究则跳出了这个循环,不再局限于“用什么成分”,而是“成分以何种结构发挥作用”,成分只是工具,结构才是关键。

  这项研究将常用于高端乳霜的 Alpha-Gel(α-凝胶)结构,成功应用在了洁面体系中。这种结构就像一个微小的“层状缓释胶囊”:

  ·传统洁面:表活分子像散兵游勇,直接、快速地冲击皮肤。

  ·Cleanser A洁面:表活被有序地包裹在脂质与水形成的层层叠叠的玫瑰花瓣般的液晶结构中。在清洁时,有效成分缓慢、可控地释放,精准清除油污,却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其对皮肤屏障的直接攻击。这意味着,温和性第一次不再完全依赖于成分本身的温和属性,而是通过物理结构获得了根本性的保障。

  (图 2. 洁面乳 A 在普通光(a)和偏振光(b)下的微观结构图像)

  再精妙的理论也需要数据的支撑,科丝美诗中国团队通过结构可视化(显微镜、偏光成像)、可量化(SAXS/WAXS 数据),让“温和”变为可证实的工程设计,护肤的第一步,从此可以真正安心。

  ·温和度的极限测试:对比市售两款热门洁面(温和款 B、氨基酸款 C)的斑贴测试结果,Cleanser A洁面在1%、10%、100%三个浓度下均通过(30人封闭测试,≤2例轻微反应),是100%纯品浓度的斑贴测试中唯一通过的产品,其温和度达到了可直接厚敷的级别。

  ·清洁力的有效保障:在模拟污染物测试中,团队用油分散的 Fe₃O₄模拟空气中的粉尘污垢,其清洁效果优于市售同类温和洁面,证明了结构优化不会牺牲清洁本分。

  ·屏障的修护潜能:30 名敏感肌受试者持续使用4周后,受试者的皮肤含水量显著提升、经皮水分流失显著下降、泛红减少。这表明它不仅能“不伤屏障”,甚至能为皮肤的自我修护创造环境,“越用越耐受”。

  Cleanser A洁面高稳定的先进结构体系还源自天然成分和可持续工艺,证明更清洁的原料也能实现更高级的结构。该配方天然来源指数达 94%(ISO 16128标准);无需高温高速均质,实现了更低的生产能耗;不依赖合成增稠剂,靠结构自身提供稳定流变性,从成分到制造,实践了“少即是多”的现代美妆哲学。

  过去,我们总在“洗得干净”和“洗得舒服”之间妥协。现在,科丝美诗中国的结构化配方技术让我们看到第三条路,当我们从“成分策略”迈向“结构策略”,我们关于清洁的所有想象才真正开始。

  而这一切的起点,不过是科学家们认真思考了一个问题:

  我们到底该怎样对待每天都要洗的脸?

  参考文献:Liu, Fan, et al. "Alpha-Gel Layered Facial Cleanser: A Natural Origin Combination of Polyglycerol Surfactant and Amino Acid Surfactant Achieves Ultra-Gentle Efficacy." Proceedings of the IFSCC Congress 2025. IFSCC, 2025. Cannes, France, pp. 1-10.


(本页面文字和图片由注册用户【他助理】发布上传)
声明:本站仅提供存储、搜索服务,如有侵犯您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负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