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ghzp编语】日常生活中所谓“潜规则”,就是指不成文的见不得光的一些暗箱操作的规定和原则,它最早产生于人们的贪婪和私欲并且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发展壮大,滋生繁衍。如今已经无孔不入地渗入到各行各业中。这些潜规则比浮在表面的“显规则”更有势力,化妆品行业也不例外。在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机,Zghzp给大家揭露一些行业 “潜规则”,看过之后,相信大家会更关注保养品瓶子里的学问,学会用理性去消费。
潜规则一 在成分标识上玩猫腻
一直以来,化妆品行业都存在这样的潜规则:标注成份时,不写含有铅、汞等有害成份,而把各种草本有益成份大肆标注,对其他的辅助成分,如防腐剂、色素、香精、表面活性剂、防腐杀菌剂等,也是只字不提。
“全成分标示”时代的来临为我们分辨成分提供了最大的方便,不过即便化妆品全成分标识也未必能击中行业潜规则的“死穴”。因为化妆品的“灵魂”不仅仅要看含什么成分,而且要看其含量多少。一般说来,化妆品中都含有一种极其昂贵的天然生物萃取剂,这种成分虽然含量极少,却是产品的“灵魂”。没有或减少这些成分,都会使产品的功效大打折扣。要击中行业潜规则“死穴”须全成分标明含量多少,而且要先标含量多的、昂贵的,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扼住潜规则的“咽喉”。
潜规则二 集团共享的奥秘
集团共享在各行业都普遍存在。通常一个专利成分的开发,往往需要10 年之久,投注的时间、心血及金钱不容小觑,若仅只用于某单一系列,或单一品牌不免可惜。如果集团内部各品牌之间能共享这些专利成分,就能大大优化成本,消费者也可以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产品。 “共享”其实是一件双赢的好事。那么集团共享真正的“玄机”在哪里?
请注意了,成分共享是指1-2 种成分,而不是全部共享。虽然关键的核心专利成分在共享,但不同的辅助成分和使用感受,却是导致产品线划分出高、中、低档次的关键。这就是集团共享的奥秘所在——产品关键的核心专利成分在共享,辅助成分却在玩猫腻。其实美容圈内有实力开发专利成分的大集团品牌不过几家,你只要细心观察,会发现身边很多知名品牌原来都有着姐妹或者嫡亲这样千丝万缕的关系。
潜规则三 多如牛毛的标示及机构认证
看到IS O9000、9001、9002这些标示,就会给人“品质有保障”的感觉。再来就是许许多多的天然、有机、环保认证,在天然、环保的大趋势底下,这些标示也是众多天然护肤品牌一定会有的“潜规则”之一。这些重重认证也让护肤品价位攀升。
“多重认证”等于“安心品质”,但可不一定也等于“卓越效果”。谁也不能证明有了这些认证,就能让我们的肌肤变得更好,那为什么还要为此埋单呢!纯天然的成分固然安全,但因为不能添加一些辅助剂,所以也有可能会产生有不稳定、不易保存等问题。如果品牌宣称产品没有添加任何化学成分,100% 纯天然,还能解决各种肌肤问题那你不如按配方列表直接买点花花草草捣碎涂在脸上好了。
潜规则四 用高端科技来忽悠
高端科技一向是化妆品牌喜欢运用的“潜规则”之一,大品牌们每日为了大众的肌肤保持年轻,费尽了心思寻找各种高科技技术。可能刚刚发现了一些科学的证据,化妆品公司便会拿来借用,成为最新抗老产品的诉求,即使有些科学证据仍有待更多的验证。特别是这几年,高科技护肤品已经达到所谓如火如荼的境界,像干细胞、DNA护肤的观念,也引发了另一波热潮。
业界们时时刻刻关注最新动态,第一时间把前沿的科技转化成保养肌肤的良药,也间接树立了保养品发展的风向标,的确值得褒奖。但在消费时不妨放慢脚步多一些理性思考,观望一下发展的趋势再做决定,不要成为高端科技下的“小白鼠”。
潜规则五 无证化妆品摇身变成“国际名牌”
美容院那些所谓从瑞士、法国进口的“知名”美容产品,不过是出自化妆品批发市场甚至小加工厂的劣质产品。这些原料不知为何物的产品被美容院贴牌或者分装产品等方式,摇身一变以“外国名媛”的身份让爱美女士慷慨掏出了腰包。这已经是屡见不鲜的现象,也是美容行业的一条潜规则。那些成本只需几十元,销价却上百元、上千元的美容产品,让美容院一跃成为暴利行业。
潜规则六 你是否也被“克扣”了?
化妆品BA克扣各种本应该给客人的小样,并伙同专柜内其他的美容小姐,一起把这些小样和正品通过柜台和网络等渠道贩卖,并因此获得了一笔不菲的财物。这在化妆品行业已经是家常便饭,而且大部分都是一个专柜所有的BA联合起来一起作案,分工明确,从获取小样到出售小样换取现金,不同的环节都有不同的BA分别担当。她们“作案”方式主要有四种:
方式一:侵吞赠品小样
方式二:克扣会员礼品
方式三:试用品被“偷梁换柱”
方式四:自用品重新包装进入市场
(Zghzp编辑 亚彧)